
如何加强花生饱果期的管理?
从50%的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,称为饱果成熟期,简称饱果期。此阶段期营养生长、根瘤菌固氮逐渐衰退,根系因老化吸收能力显著降低,但荚果迅速增重,饱果数明显增加,是果重增加的主要时期,因此饱果期的管理尤为重要。
一是及时追肥。收获前后1个半月,花生植株的根、叶代谢机能下降。保持饱果期绿叶面积和保持叶片的生理功能是增加果数、提高产量的关键。而在生产上,往往突出的问题出现早衰现象,一般减产20%~30%。防止早衰,肥力差的地块可每亩补施硫酸钾2~3千克。在结荚期到饱果期适当进行叶面喷肥,每隔7~10天喷1次,一般喷2次。
二是防治叶部病害。花生饱果期的叶部病害主要有褐斑病、白绢病、锈病等。对于褐斑病,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,或30%苯甲·丙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,或43%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,或40%戊唑·多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,或10%己唑醇悬浮剂1000 倍液等,同时可加入有机硅等增效剂,或结合叶面喷施叶面肥一起施用。
对于白绢病,在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 20%氟酰胺可湿性粉剂75~125克,或 25%丙环唑乳油30~50 毫升,或45%咪鲜胺水乳剂30~50毫升,或30%醚菌酯悬浮剂50~70 毫升,或6%井冈.嘧苷素水剂400~500毫升等,对水40~60 千克喷淋,每隔7~10天喷1次,连防 2~3次。
对于锈病,在发病初期可选用40%氟硅唑乳油 8~10毫升,或30%醚菌酯悬浮剂 50~70 毫升,或25%戊唑醇水乳剂25~35毫升,或45%咪鲜胺水乳剂30~50毫升等,对水40~50千克均匀喷雾。
三是防止干旱。干旱情况下要及时灌水。饱果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0%~30%,虽需水不如中期多,但也不能出现干旱的情况,如土壤干旱会影响茎叶光合生产。如土壤水分低于土壤持水量的 30%,容易引起黄曲霉毒素感染。当0-3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持水量的50%,植株明显出现萎蔫甚至有枯死迹象时,一定要小水轻浇饱果水。生产上常采用沟灌,选择在傍晚或清晨顺垄沟灌即可,在沟间溜水,水不上畦面,且要速灌、速排,防止滞水。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大,如土壤过湿,影响地下荚果膨大,甚至烂果。
游客可直接评论,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!

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!